English

草原儿女“神舟”情

——内蒙古人民支持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纪实
2000-01-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苏扩善 本报记者 刘汉俊 我有话说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名的“神舟”号试验飞船,载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厚望安然返回了。当各路参试大军纷纷举杯庆功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以慈母般情怀送迎“神舟”号的无垠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们。

“发射飞船是壮国威、长民族志气的大事,作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

1999年9月27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负责飞船返回段观测的前置雷达站进驻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进入阵地,展开设备后,全站官兵迅速投入紧张的跟踪测试演练中。

不料,在北京校飞试验完全正常的几台新型雷达,接连几天不同程度地出现信号紊乱、丢失目标的现象。技术人员判断故障原因可能有两条:或雷达本身有问题,或矿区的磁场所致。

正当着陆场站的领导为此犯难时,内蒙古自治区闻讯作出决定:根据试验需要,磁矿停产三天,损失由包头市财政补,市财政有困难,自治区财政作后盾。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周维德说:“发射航天飞船是壮我国威、长民族志气的大事,就是作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

执行任务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时刻关心试验进展情况,关心飞船着陆场站子弟兵的工作生活情况,专门委派乌云副书记代表自治区党委慰问了飞船着陆场区的技术人员和部队官兵。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乌兰察布盟领导也先后多次慰问了场站官兵,在全区多处牧场严重受灾,资金、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拿出近10万元的钱物帮助场区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

“拥军是咱草原人的传统,办国家的事绝不来半点含糊”

通向飞船着陆区仅有一条泥泞的草原小路,“晴天好行路,雨雪一锅粥。”一旦交通中断,必然影响飞船的圆满回收。

自治区领导得知此事后,立即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调集沿途所有的修路器械,组织人力,全天候抢修。

寂静的大草原顿时昼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牧民们纷纷带上工具,自发地加入到修路大军中。草原上的冬天,寒风刺骨,夜间平均气温都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大家冷了呷口草原烈酒暖身,累了吆喝几句草原牧歌解乏。一条长60公里的简易公路,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全线贯通了。

“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后,火箭的芯一级、四个助推器和飞船整流罩分别坠落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左旗、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乌审旗境内,回收这些残骸对于火箭性能的改进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一场回收火箭残骸的行动在千里草原的另一侧展开。落区所在每个旗政府专门成立了任务协调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旗长挂帅,当地公安、武警、民政、交通、电信、水利、卫生等部门通力协作;阿拉善盟军分区提供了最先进的电台设备,并不惜昂贵代价为搜索部队专门开通卫星电话,军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一直跟班作业;鄂托克旗调集4套无线电接收设备供搜索部队专用;乌审旗无偿提供了远距离对讲机。

当地乡政府主动成立了多个观测站。搜索人员吃住在牧民家里,牧民们宰羊敬酒,热情款待,并全体出动,积极协助部队寻找残骸。

一位60多岁的老牧民发现助推器残骸后,让家人严加看守,保护现场,独自骑着毛驴给搜索部队报信;一对年轻夫妇发现目标后,顾不上照看幼小的孩子,迅速跑到乡政府报告;一名村支部书记背着整流罩碎片亲自送到搜索部队……

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发射当天12点钟以前,所有残骸目标全部找到。

“能亲身参与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事业,咱草原人几辈子都会为我们感到光荣”

飞船着陆场区范围大、点号多,又临边境,安全保卫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大。执行试验期间,在自治区党政领导的直接指挥下,飞船落区所在城乡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警力、民兵、联防队员,成立了有自治区公安厅、各盟、旗局和部队参加的安全保卫小组,大家战严寒、堵漏洞,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护网。

11月19日晚,“神舟”号飞船发射及回收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自治区公安厅一位副厅长部署好落区安全警卫工作后,亲自率领精锐警力32人进驻回收区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派出所,随时准备应急出击。

这个派出所只有三间平房,三张桌子、六把椅子,条件非常简陋,30多名在此待命的干警挤在小屋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只好轮流呆在零下20多度的室外,到了晚上就分住在附近的牧民家中。

21日凌晨,飞船成功地在预定地点着陆,这支精锐分队出击迅速,几乎与搜索部队同时到达落点,迅速布防警戒,保证了飞船回收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二连浩特一位副市长带领外事、边防、公安分队顶着寒风,沿中蒙、中俄100多公里边境一线巡查。

试验任务结束后,这位副市长代表3000余名执行试验任务安全保卫工作的公安干警表露了心迹:“能亲身参与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事业,咱草原人几辈子都会为我们感到光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